大和長跑精神 台灣是我的家

發表於 2014/02/18 13,716 次點閱 12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
遙望著富士山,雲朵簇擁著山頭,雲霧之間是那至高神聖的劍峰;看看手錶的指針,時間來到下午2點10分,2:10,一個曾經是許績勝身為競技馬拉松跑者的夢想,由於天生髕骨異常,這個夢想也隨著選手生涯告終而埋藏在許績勝心中。

雲朵冉冉上升,蓋住山頭,玻璃冷冰冰的;飛機往日本飛去,卻好像和這聖山之巔漸行漸遠。

2010年,他帶領著何盡平、張嘉哲、吳文騫等好手們前往日本移地訓練,身為競技運動員,許績勝仍不免想起自己設立的生涯里程碑,也為了這個目標,當年他背起行囊,獨身前往日本接受實業團的菁英訓練,親身接受亞洲長跑王國的洗禮,這段時間,不論是在體能、心理、或思想層面,都有了不同的體悟和成長,令人敬佩的是,在退役後,他願意放棄日本的高薪與優渥的生活條件,將這些年來內化在他身心的種種,帶回台灣,這個他稱為”根”的地方,為台灣的長跑發展盡一份心力。

相機快門一響,許績勝望錶入神的片刻被打斷,分針早已走過2點10分好一段時間,再次望向窗外,簇擁的雲朵散開,劍峰再次出現,此時心理浮現的,是另一個昇華過後、更高層次的夢想。

 

築夢踏實

出身金門的務農之家,家境並不富裕,攻讀課業之餘兼顧農務是稀鬆平常的事,收入也是名符其實的血汗錢,往往都要經過一整年的努力,才有一段時間的溫飽,因此當許績勝決定往競技運動員發展時,家裡總是出現”連吃飽飯都來不及了,還想要跑步?”的反對聲音,許勝也說,直到他去日本之前,儘管成績在國內出類拔萃,家裡始終持反對意見,希望他腳踏實地,認真務農。

但或許就是從小到大、從農家出身所培養的刻苦精神吧,立下了目標,許勝就秉直著勇往直前、再辛苦也要達成的態度,完成一次次艱苦的訓練、突破一次次更高的紀錄,終於,在1988年代表我國參加世界盃越野錦標賽後,他獲得名古屋商業大學的資助,前往日本深造,這個難得的機會,是他長跑生涯的轉捩點。

 

長跑的搖籃

秉持著台灣人傳統認真打拼的精神努力訓練,加上日本興盛的長跑風氣、與優良的訓練環境,成績自然不斷精進,許績勝更在畢業後進入實業團佐川急便工作與訓練,深入日本長跑文化薰陶。目前國內一萬公尺歷年排名前十傑,就有五個紀錄由其保持,包括全國紀錄29'12''01,而我國的馬拉松紀錄2:14:35,也是他在1995年的別府大分馬拉松所跑出。


這些紀錄都是在赴日後創下,可見深耕長跑文化許久的日本,所營造出的環境、教練、與同儕水準,對一位認真訓練的跑者,有多麼大的激勵與幫助。儘管已經從選手退役許久,許績勝如今談到過往在日本刻苦訓練的時光,仍歷歷在目,回味再三。

 

台灣是我的根

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後,在反覆的高強度訓練中,他意外發現自己左膝有先天的髕骨分裂症,會隨著高強度的衝擊分裂疼痛,但休息後又會癒合,要繼續競技生涯,唯有開刀重建一途,當時已經33歲的他,幾經思量,最終決定退休,為輝煌的長跑生涯畫下句點。

在日本實業團受訓比賽的半職業選手,從選手退役後理應可以轉入企業工作,享有完善的就業與生涯照顧,許績勝也是如此,當時若續留日本,將能有份穩定的工作與優渥待遇,生涯是如此順遂,前途是如此康莊平坦,一位跑者退休後能有如此待遇,夫復何求?

但許績勝三字顯然並不打算這麼寫,他毅然決然放棄日本的優渥高薪,回到台灣,貢獻自己在日本的所學和經歷,決心為培育台灣長跑選手而努力;當時他身邊的朋友、老師、甚至家人都有些譁然,紛紛關切為什麼這麼做?

”因為台灣是我的根。”

這塊土地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,繁重的農耕生活看似困苦,卻也是塑造堅忍不拔毅力的關鍵,許績勝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有機會前往日本受訓,讓生涯有所突破、締造至今尚無人能破的紀錄,日本的培育有功,但最終仍是這塊土地的養育,才有今日的成就。


因此,他回到了這裡,這個稱之為根的地方。

 

深耕長跑的六大要素


雖然,許績勝如今無法一圓選手生涯2小時10分的馬拉松之夢,但另一個夢想卻已在他的心中浮現:培育台灣長跑選手與環境,讓台灣有朝一日能和日本相比,站上世界舞台。

在日本受訓比賽近十載,他汲取了日本深耕長跑的精神與學問,也認為日本之所以能有如此強盛的長跑實力,不論在社會、教育、或是選手本身,都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借鏡的地方,許勝將日本長跑如此興盛的原因,歸納為下列六個要素,唯有這六個要素環環相扣,整體的長跑風氣和競技水準,才會長遠興盛地發展:

1. 政府

政府是決定一個國家社會與文化發展的南針,唯有政府的支持與鼓勵,企業和選手們才有為國爭光的榮譽和責任感,甘心為國家的長跑發展而投入資源與認真訓練;爭辦賽事的決心、充足的訓練場地、完善的獎勵制度、妥善的政策預算,一個”國家”要有強盛的長跑文化,政府推動體育的作為與態度,絕對是首要因素。

 

2. 企業

勝分享了一個他帶選手去日本實業團培訓時的趣聞,當時隨團的友人問實業團的負責人,”你們這樣每年投入大量資源培育選手,政府有給你們多少減稅優惠?”

實業團負責人一臉訝異,回答說一毛錢也沒有減,這一切都是企業為培育優秀選手、延續長跑傳統文化而自願投入的。這些企業投入資本,供給選手訓練開銷、住宿、和生涯規劃,讓選手能無後顧之憂的全心訓練,成績自然會提升,而有這樣的完善照顧,想努力進實業團的一定大有人在,父母也會放心地讓有心從事長跑的兒女們放手逐夢,風氣就這麼形成了。

 

3. 家庭

有良好的體育環境和生涯規劃,父母不允許,兒女也難為,在日本,父母相當鼓勵兒女們投入體育和長跑運動,他們認為子女能在競技場上跑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,是相當光榮且值得驕傲的,也因此從小在學校裡就有各式各樣的跑步活動與競賽,父母往往也都會到場幫子女加油,與他們同樂,父母不反對,兒女就有了最親、最溫暖的力量,支持他往長跑之路邁進。

 

4. 社會

你如果有參加過路跑比賽,想必有受到觀眾鼓舞而振奮感動的經驗,這往往也是比賽後段能否全力一搏、突破紀錄的關鍵,在日本,不論是每年一月的箱根接力,地區賽大阪馬拉松、甚至是國際比賽東京馬拉松,都有上百萬的加油群眾,融入這份跑步的激情之中,在日本,跑者不孤獨,整個城市都是你的競技場。

社會的另一個要素就是媒體,想想看,職棒沒有轉播、職籃沒有報導,少了故事的渲染、照片的張力,精采程度與話題性絕對大打折扣;在日本,馬拉松賽事幾乎都有電視媒體全程轉播、報紙特刊滿版、網站新聞快訊,讓原本就刺激的比賽更是受人矚目,也因為媒體的曝光效益, 讓企業願意投入贊助;此外,電子媒體的討論區,也提供了資訊流通的平台,讓更多人可以分享比賽,彼此交換心得,長久下來,長跑風氣與民眾的參與程度自然大增。

 

5. 教練

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選手求好心切,全力準備時往往無法綜觀全局,甚至過度訓練了仍渾然不知,教練的作用就是依據選手的訓練反應,適時調整訓練內容,讓選手能穩定地進步,在比賽到來時發揮最佳表現。

能做到以上的教練可以說有80分,但好的教練不僅是要幫助選手達到生理巔峰,也要能成為選手的心靈導師,在選手受傷、低潮、或遇到瓶頸而急躁時,好的教練能掌握選手的個性,給予鼓勵和信心,讓選手度過難關,並始終保有運動的熱忱。

 

6. 選手

再多的外在條件配合,最終都要回到舞台的主角,也就是選手本身,許績勝表示選手素質是他認為目前台灣和日本差距最大的一環,這並不是說台灣選手的先天條件不好,許多台灣跑者先天素質都十分優異,但最終卻埋沒無名,許績勝認為心態是最重要的關鍵,既然身為選手,就要有身為選手的使命感,認真訓練是基本,作息、飲食、生活,都要以你的目標為中心來安排。

就像他常對學生說的,”生活就是訓練”,你如何生活,也決定了你是否成功。

 

日本能,台灣能不能

絕對能。

他不假思索地回應。儘管目前我們和世界上頂尖水準的國家仍有一段差距,但我們先天不輸人,後天只是缺少自我覺醒和外在環境的配合,要讓我國的長跑風氣興盛延續,就現況來看或許知難、行也難,但正如同許績勝所說,我們可以從認識日本馬拉松開始,看看這個自1946年首次出現、幫助日本走出二戰失落深谷的運動,經歷了數十載之後,在日本形成了什麼樣的文化?又這樣的文化,與其中知名跑者的故事,又能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動?

 

 


以上資訊由「台灣近畿國際旅行社」贊助刊出。內容由許績勝口述整理,部分照片由張嘉哲提供。

更多日本長跑內容,請鎖定「一生懸命 日本長跑文化」專輯!


 

馬拉松賽事 請看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